傅氏泥塑第四代传人傅强的《老鼠嫁女》作品,系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一件大型的泥塑。
中国民间传说《老鼠嫁女》主要讲述了:老鼠夫妇希望为他们的女儿找到一个最强大的夫婿。他们首先找到了太阳,但太阳表示乌云比它更强大;接着,他们又去找乌云,乌云却说风比它更强大;然后他们又去找风,风却说围墙比它更强大;最后,他们找到了围墙,围墙却说老鼠比它更强大。经过这一系列的比较,老鼠夫妇意识到老鼠最怕的是猫,所以得出结论猫是最强大的。于是,他们决定将女儿嫁给猫。
这个故事,蕴含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婚姻门第关系的思考。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幽默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
此件作品长近5米,分为7段。共33只鼠,1只猫,1条狗,1匹马,2只鸡,3条鱼,1只蛙,以及1座桥、1顶轿子,还有家具、乐器等各类物品百余件。按照山东地区的传统礼仪完整组成了一支迎亲队伍,包括仪仗、乐队、骑马的新郎、坐轿的新娘、抱鸡、送嫁妆、放炮、围观、看孩子等情节或场景。丰富、活泼、全面,人物塑造姿态准确、多姿多彩、重心协调、风趣幽默、表情到位,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各个不同的角色形象。
整体观之,整个队伍绵绵延延、浩浩荡荡、红红火火、热热闹闹,很好的把握了迎亲活动喜庆的氛围,前有序章,后有尾声,中有高潮,前后互应,起伏有致,仿佛能听到现场的唢呐吹奏着《抬花轿》的欢歌,感受到人物步伐有节奏的起落。让人心情瞬间跟着开心愉快起来。

第一段:一只小青娃正在看老鼠嫁女的大字标题立牌,老鼠嫁女四个大字系作者自书。
中央泥板上是刘伟先生用精致的小楷书写的序言。

“鼠嫁女,强攀比。找太阳,云遮蔽。风吹云,恐墙壁。鼠克墙,猫更逾。滴滴哒,嫁猫去。寻高枝,害自己。民俗广,很有趣。傅子唐,非遗技。迎亲队,遵鲁仪。万千态,俱模拟。有兽禽,花草鱼。超凡艺,塑扎漆。百余物,巧布局。成长卷,书法题,前未见,创第一。传后世,此为记。”

第二段:一只老鼠打旗,两只打着灯笼,在整个亲迎队伍前负责开路引导。后面乐队领队的打镲者正边打镲边看向后方乐队,仿佛在协调整个乐队的演奏。
张舒翼先生在此处题写了“礼乐民风”四字。

第三段:这一段前部是六只乐队鼠,两只敲锣,两只吹笙,两只吹唢呐,边演奏边跟上前一段打镲鼠的步伐,两段之间连接自然,浑然一体。乐队后面是迎送亲队伍的男一号:新郎官小花猫,它佩戴着大红花,骑着大红马昂首挺胸、意气风发,喜洋洋地走在迎亲路上。

第四段:本段是整个迎亲队伍的高潮,四只老鼠抬着花轿,新娘鼠蒙着红盖头端坐轿中,一只小狗——想必是新娘的萌宠——跟着花轿依依不舍。轿外是胖胖的媒人女士紧靠着轿杆陪着新娘子。旁边一只童鼠拿着风车玩具,向着花轿欢呼雀跃。轿子后面一只负责放鞭炮的鼠一只手拿着一整挂鞭炮,另一只手捂着耳朵,边走边燃放,好不热闹。

第五段:这一段是送嫁妆的鼠,第一排两只童鼠,男童抱着一只公鸡,女童抱着一只母鸡。第二排两只母鼠一只托着一盘金元宝、一只托着绸缎被面。第三排两只老鼠一只背着书箱、一只背着粮袋。最后面两只老鼠奋力抬着一只沉重的柜子。
第六段:先是两只鼠抬着大橱子,与上一段抬柜子的两只一样,因为物品沉重,身体被压的前后倾斜,手臂和双腿既要奋力维持着平衡又要努力跟上队伍,虽然吃力但十分开心。后面一只大鼠正在放一支大炮仗,旁边的小小鼠既想看放炮,又有点害怕,躲的远远的,双手捂紧两只耳朵,眼睛却紧盯着放炮这边,完美的刻画了一个小儿童的形象,憨态可鞠,甚是可爱。

吕士贞先生在此题字曰:妙趣横生
第七段:迎送亲的大队伍已经远去,一只婴儿鼠挣脱妈妈的怀抱,拉着玩具车要去追赶,吓得鼠妈妈赶紧上前保护。
张舒翼生生题写七绝:
水土相和作泥坨,
翩跹手指漫拿捏。
百年傅氏非遗技,
鼠嫁猫迎喜满街。
贾宜坤先生题字:东鲁风物,故园情思。
李振武先生用篆书为作品题跋:
子唐傅强,非遗傅氏泥塑第四代传人也。承家学,工塑艺,善书画。所塑《老鼠嫁女》横一丈五尺,造鼠猫三十四,畜禽什物百余。遵鲁地古风,演亲迎之礼,鼓吹秉旗,司轿坠镫,捧绸缎,负妆奁,间有犬马鸡鱼、瓦桥花草。队列迤逦,仪仗俨然,兼备形神,风雅意趣。观斯作也,慨今经济兴旺,传统弘扬,遗失技艺得以重生,文脉赓续,诗书焕然,中华复兴伟业,管窥于几案之上矣!
精彩片段欣赏

开路仪仗队

乐队

骑马的新郎官小花猫

抬花轿

放鞭炮

送嫁妆的队伍

抬橱子

放炮仗

看孩子